近年来,随着国内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国内外社交媒体对时尚行业或者说服装行业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持续传播,消费者对于一些数据耳熟能详也已经不再陌生。比如,服装行业是全球第2大污染产业,仅次于石油业。再如,时尚行业每年产生了全球20%的废水和全球10%的碳排放量。
然而,另外一个同等重要的关键议题,似乎还不为大多数消费者所知。那就是:纺织服装行业中的化学品消耗及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在纺织中的作用
说到纺织行业的化学品,很多普通消费者的应激联想大约是衣服上残留了什么有毒有害的物质,或者服装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水将自然河道污染的画面,印象并不美好。不过,很少有消费者深究,到底化学品在服装、家纺等装饰我们身体和生活的纺织品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打开你的衣橱,最先抓住你眼球的是什么?颜色。热情的红、沉静的蓝、稳重的黑、神秘的紫、朝气的黄、雅致的灰、纯净的白……这些你用来彰显你一部分个性的服装色彩,如果没有化学品,将无法实现,或者严谨地说,没有那么容易。就拿紫色来说,在历史上,紫色的服装通常只属于贵族阶层或者上流阶层,因为紫色的染料很少,自然也很贵,直到19世纪中期,一位年轻的英国化学家在合成奎宁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紫色化合物,紫色才慢慢地成为普通人也可以享受的颜色。
除了赋予衣服颜色,化学品在提升面料特殊功能也起到关键作用。比如最基本的防水、耐磨等功能。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服装从面料生产到最终服装成品的每一个环节,都和化学品息息相关。换言之,化学品是现代纺织工业的必然投入。
不过,消费者对于服装行业化学品的负面印象也不是胡乱杜撰的。全球每一个纺织制造中心(也包括曾经的纺织制造中心)都不可避免地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经历过印染污水为附近河道“染色”的场景。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制造业,这也许是正在发生的事实。那些五颜六色的河道画面,成为消费者对纺织服装生产的主要负面联想之一。
另一方面,服装上的化学品残留问题,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已经引起了部分消费者对于纺织品健康安全的担忧。这在新生儿父母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以甲醛为例,在装修方面,大多数公众已经意识到甲醛的危害,但很少人会购买衣服的时候关注甲醛的含量。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用于固色和防皱的染色助剂和树脂整理剂大都含有甲醛。服装上超标的甲醛对人的皮肤和呼吸道具有强烈的刺激,长期穿着甲醛超标的衣物,很有可能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
需要留心的纺织化学品
甲醛:用于纺织品的整理,帮助固色和防皱,但存在甲醛和某些癌症有关系的担忧。
重金属:染料和颜料可能含有铅、汞、镉和铬等重金属,其中一些对人的神经系统、肾脏有害。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常见于活性剂、渗透剂、洗涤剂、柔软剂等,进入水体后,对一些水生生物有害,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禁用偶氮染料:禁用染料从染色纺织品中转移到皮肤上,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释放出致癌芳香胺。
氯化苯和氯化甲苯:残留在涤纶及其混纺织物上,对人体和环境有害,可使动物致癌和致畸形。
邻苯二甲酸酯:一种常见的增塑剂。儿童接触后,特别是吮吸后,容易进入体内,造成危害。
一方面,化学品是必不可少的投入,另一方面,不当的化学品使用具有莫大的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化学品的管理和监控,已经成为当下纺织服装行业共同面对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议题,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化学品管控
事实上,在各国的法规中,都有关注纺织化学品的内容,针对每种化学品的排放标准和限用清单,都有相关的许可限制、测试机制和筛选方法。仍以甲醛为例,对纺织品服装的甲醛含量,我国的国标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就有明确规定,A类(婴幼儿用品)不超过20mg/kg,B类(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产品)不超过75mg/kg,C类(非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产品)不超过300mg/kg。不过,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法规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也导致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化学品的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成为化学品管理和监控中的挑战之一。
来源丨色尚坊布博士
杭美建议
综合来说,纺织品化学品没有对与错之分,关键在于管理和监控,这是一件关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事情,需要不同的责任相关方的共同推进,需要国家法律的规范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法律法规的协同,需要行业自我监管和升级,需要企业在生产中开展切实的实践,更需要广大的消费者对身上的服装提出更高的环保和健康需求。只有这样,时尚行业的“无毒”行动才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杭美检测(HQTS-QAI)建议各相关生产或经销商提前了解相关标准法规,保证产品品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做好产品检验工作。杭美检测(HQTS-QAI)实验室拥有专业的检测技术团队,精通各类相关法规标准,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可按照各类标准进行检测,欢迎各位前来咨询。
分享: